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重点 > 监督工作

央媒看合肥|依法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生态绿色成为合肥靓丽底色——合肥市人大常委会“一线监督”,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合肥人大:2021-12-27 12:57稿源: 合肥人大


 

编者按

    近日,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及中安在线、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和合肥发布等媒体,以《依法打好固废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生态绿色成为合肥靓丽底色》为题,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让“绿色梦想”不断照进现实的工作实践。

 

    行走在合肥市庐江县矾山镇乐华中心村,美好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得益于垃圾治理科学化,净美乡村成功“出圈”,这里已成为市民身边的网红“打卡点”。随着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不断创新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起步难问题正在逐步破解。像乐华中心村一样,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将成为“网红打卡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推进绿色发展、解决污染问题,法治保障不可或缺。

    根据合肥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安排,2021年11月上旬,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


强监督执法检查全覆盖出实效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积极履行职责,围绕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等制度落实情况重点开展检查。检查组分赴肥西县、包河区等7个县区开展检查,实地检查了28个点位,随机抽查了27个点位。同时委托肥东县、巢湖市等4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自查,实现执法检查全覆盖。

    固体废物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是否履行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是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11月9日,安徽东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危险废物贮存库对危险废物标签进行规范化检查,检查填写是否规范完整,填写的危废种类是否与实际相符,达到要求后方可入库贮存。

    “危废处理包含哪些环节?”“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对运收单位有什么资质要求?”“这里的监测废物种类有多少?”检查组成员详细询问危废贮存过程,并仔细查看危废种类和管理规范化水平。

市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组在东风机电科技公司开展执法检查


    在开展实地检查前,检查组就紧扣法律规定,按照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废、危险废物等不同种类,从“一法一办法”中梳理出93条重点检查条款,以备逐条对照检查。

    此次执法检查根据“四不两直”的要求,深入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查看台账资料,开展随机抽查。

    此前,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固废法执法检查组反馈了问题清单。其中,合肥某报废汽车拆解公司将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露天堆放,未采取任何防漏等措施。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现场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内的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包装物未按照有关要求规范化设置危险废物标签。

    检查组不仅深入各个现场检查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工作,还对建筑垃圾、医疗废物等问题清单开展“回头看”。

    “法律条文再严格,如果没有严格执法,法律就达不到效果。”

    “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是基础,很多污染往往都是由于企业没有担负起应负的主体责任。”

    “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千方百计防止新的污染发生。”

    ……

 市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组在江淮汽车轻型商用车分公司开展执法检查


    每到一处,检查组直奔主题,认真摸情况、查实情,不走过场。检查组还邀请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专家参与检查,增强检查的科学性与针对性,不遮不掩、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让现场的企业负责人脸红心跳。

 

齐发力 回应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垃圾精准分类既是民生关键小事,又是生态文明大事。生活垃圾对水和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垃圾减量,有助于打赢三大攻坚战。

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2020年5月12日,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这是合肥市地方立法史上第一部由市人代会审议并通过的实体性法规,标志着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迈入法治化轨道。

    《条例》的出台,是合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围绕完善城市管理、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

    为细化落实新固废法各项管理要求,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还督促市政府逐步完善配套制度,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合肥市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

 

市人大常委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调研组开展立法调研


    截至目前,全市已构建了覆盖工业生产、城乡生活、农业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制度体系,明确“控源头、奖举报、查输运、堵落地、严打击、重追责”的总体要求,将生活垃圾分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秸秆禁烧纳入对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不断压实各级政府和部门污染防控责任。

    作为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合肥不断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注重习惯培育,建立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力争走在同类城市前列。

市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组在庐江县生活垃圾综合转运中心开展执法检查


    近年来,合肥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固废源头治理、协同增效,全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固废污染问题——

    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提升飞灰、废盐等类别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能力,建立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体系,坚决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案件;

    抓好“白色污染”治理,贯彻落实《合肥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聚焦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处置”环节,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

    提升市政污泥工业化处理处置能力,严控二次污染;

    ……

    治的是垃圾,汇的是民心。一项项举措,是合肥率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着力打造优质优良宜居宜业的生态高地的具体行动,凝聚了全社会建设美丽合肥的共识。


严落实 打造“无废城市”未来可期

    固体废物与气、水、土壤污染关系密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需要管好的最终环节。

    12月10日,一场特殊的“考试”在市政务中心庄重展开。合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十四五’期间,合肥市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专题询问会上,提问者直奔主题。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我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对此,合肥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坦诚应询:“合肥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类别齐全,污染防治任务重。市政府将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摆在重要的日程,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与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等各项工作深入融合,力争实现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和比例大幅提升,区域处置设施缺口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明显,‘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合肥市政府已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方案编制工作。要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科学制定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聚焦重点精准施策,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水平。

    专题询问中,针对防范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风险,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这一问题,合肥市中院负责同志表示,今后将深化与长三角地区法院司法协作,积极落实沪苏浙皖高院共同签署的《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协作框架协议》,积极推动长三角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细化完善和有效执行。

    会上,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聚焦健全农业废弃物处置管理机制、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解决一次性塑料制品及商超、餐饮、快递等行业包装物污染环境等问题,争相发问。一句句坦诚回应的背后,是合肥实施好新固废法的一张张答卷。

    近年来,在合肥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组在安徽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庐江县营业部开展执法检查


    久久为功,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更落到了实际行动上。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打赢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打出一套“组合拳”,用法治的力量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梦想”不断照进现实。

    下一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蹄疾步稳地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强污染防治监督,不断强化绿色发展法治保障,为加快打造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贡献人大力量。

 

(任达、刘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