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法治引领 打造种业之都
浏览次数:合肥人大:2024-11-08 15:05稿源: 合肥人大
编者按
近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合肥在线等,以《合肥:法治引领 打造种业之都》为题,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审议报告,助推我市种业之都建设的工作实践。
正值秋收时节,随着粮食作物进入成熟收割期,忙碌的收获也按下了“快进键”。
在庐江县,连片的水稻已经成熟,风吹稻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稻香。“去年,农技专家帮助选了‘徽两优985’稻种,今年40多天的高温热旱,对产量没有什么影响,明年接着种。”抓着颗粒饱满、黄澄澄的稻谷,农户们笑逐颜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022年起,省委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提出“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
8月27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关于种业之都建设情况的报告。近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坚持创新引领,推进“五种并进”,种业之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提升育种创新能力 优良品种培育步伐显著加快
为什么“徽两优985”稻种深得农民青睐?
答案很简单:好种、多打粮、打好粮。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倪大虎给出缘由:“‘徽两优985’‘徽两优898’,产量高、耐高温、米质优。”
倪大虎介绍,稳产类的品种目前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因此,他们长期将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量上。通过科技提升种粮食的水平,也让农民尝到了科技增产增收的甜头。
近年来,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我市育成的5个杂交水稻品种进入全国推广面积前10强,4个中籼稻品种入选长江中下游核心展示示范10大品种,5个夏玉米品种进入黄淮海核心展示示范20大品种,“徽两优985”(水稻)、“荃麦725”(小麦)等推广面积均超百万亩。
在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甜瓜科研首席专家、西瓜甜瓜研究所所长王浩波看来,提升良种对农业贡献率、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是农业强省、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他提出,育种方向首先要保障高产,建议种业公司把选育高产、耐寒、耐高温、抗旱等抗逆品种作为育种的重要方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人民群众消费不断升级,这几年种业科研方向从“满足量”逐步向“提升质”转变。
“考虑到不同的栽培模式,农业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适应农业效益的要求,种业品种要适应大规模、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王浩波补充,这对科研人员和种业企业来说提出了新的挑战。
根据报告,为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新增国家级、省级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2个、4个,目前全市共建成种业研发平台40个,其中国家级(部级)10个、省级19个、市级11个。打造中国菌物谷、智慧农业谷“双谷”引擎,柔性引进院士5名,建成农业种业研发团队9个,产业化研发人员达310人,孵化高新企业22家。引进全国生物育种头部企业,抢占以生物育种为代表的育种领域新赛道。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获批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成立高新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运用神舟系列飞船开展小麦、辣椒、番茄等作物太空诱变育种。
加大企业扶优力度 种业企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今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赴长丰县、庐江县、蜀山区等地对我市种业之都建设情况开展调研,与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
在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围绕实施种业之都建设行动计划,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加快培育优良品种,持续壮大产业集群,种业之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报告,全市持证种业企业265家,其中新增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1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增加至9家,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北京。
在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方面,合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持续加大对种业行业及企业扶持;鼓励种业龙头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支持种业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全球市场销售份额;支持种业企业订单化种植,推进“种粮一体化”发展。
此外,设立市级专项奖补资金,真金白银支持种业创新发展,鼓励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研发创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良种基地建设。
报告显示,近三年,全市兑现种业奖补资金约8000万元,种业基金已投资富煌三珍2000万元,史记生物、美兰股份、合肥拉塞特等已通过基金投决会议审议,待交付投资金额达6200万元。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7亿元,支持长丰县瓜菜育种创新中心、肥西县种业科技园、庐江县育秧农事服务中心、巢湖市育繁推一体化提升工程等10个种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种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推进产业链延伸增值方面,支持种业企业向“种药肥”“种粮加”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种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支持荃银高科建设“种粮一体化”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展。促成益海嘉里、王仁和米线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与种业企业合作,建立“种粮加”一体化合作机制。
研发创新是关键 开拓种业“新市场”
种业振兴行动如何加快推进?
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期间,与会人员建议,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强人才招引,完善科研平台,壮大产业规模,为推进打造种业之都作出更大贡献。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正义表示:下一步,要提升平台,培育发展“新引擎”。支持种业企业、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业技术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支持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江淮基地落地。
与会人员还建议,要培育企业,开拓种业“新市场”。激励种业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合肥种业影响力。量身定制种业企业上市辅导服务,全方位培育农作物、畜牧、水产种业上市企业。推进“种粮一体化”发展,实现种业企业产业链延伸增值。
为发挥合肥科技创新优势和种业企业产业优势,优化“双谷引领、二园集聚、两中心协同、N基地支撑”种业发展布局,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合肥江淮种业产业园建设,促进种业产业集聚发展。编制现代种业招商指引,主动谋划种业集群招商引资工作,探索有利于项目发展的改革措施和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种业产业生态建设。
同时,制定种业人才专项政策,支持种业高层次人才创办、领办种业企业。以种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引育种业领域海内外领军人才,创建高层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