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重点 > 立法工作

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合肥人大:2025-07-22 15:01稿源: 合肥人大

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5年6月21日合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壮大科技服务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系统推进、质量为先的原则,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领导,将其列为全市重点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建立协调机制,健全保障体系,统筹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加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要素供给和服务保障。

三、市科技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

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

四、市、县(市)区科技、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加强科技服务企业梯度培育,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科技服务业融合发展。

支持科技服务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的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等部门,成立科技服务企业。

五、市、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协同布局。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引导各类科技服务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

六、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前沿技术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市、县(市)区科技、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研发服务链。支持建立市场化运作、产业链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提供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服务。鼓励企业探索研发设计新模式,支持建设人工智能科学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化学、材料、量子等领域应用赋能,提高研发设计服务能力。

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科技信息、公共数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

七、市、县(市)区科技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

建设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发展,提升验证、熟化、转化等服务能力。

加强技术成熟度评价、项目产业化评估,支持场景应用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八、市、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布局服务等发展。支持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专利协同运用。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海外纠纷应对能力。

鼓励科技服务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九、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当围绕量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争取国家检验检测中心等平台布局。

支持建设高水平检验检测和计量测试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成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引进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高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认证支撑能力。

十、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工业设计与数字、创意、时尚融合发展,引进和培育工业产品、工艺、创意等知名设计机构,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设计品牌。

促进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数智化升级,提升工程设计、勘察、管理、监理等服务水平。

支持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技术推广与应用。

十一、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当围绕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交易等环节,推动数据分析、安全、资产管理服务等发展。

培育面向重点行业和关键场景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十二、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当促进科技咨询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建立专业化、高端化、市场化的科技智库,建设行业知识库,开展网络化、集成化、专业化咨询服务。

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服务,发展科技传媒。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享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服务。

十三、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科创金融产品。支持组建概念验证基金、未来产业基金等,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领域。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三方信息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发展。

十四、市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等部门应当完善科技服务业人才政策,健全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人才评价机制。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培训教育,引进和培育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十五、市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统计、金融管理等部门应当加强统计监测,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十六、市、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加强监督,督促和支持同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开展促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保证本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

十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