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打造我市素质教育品牌

合肥人大:2017-08-30 17:17

王 坤

 

背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增长,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全市素质教育工作面临新要求新挑战,教育民生诉求越来越多,群众对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多元的教育服务期盼越来越强烈。“十三五”期间面临较大压力。

引言: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目标要求和永恒话题,如何开展素质教育也是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的课题。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教育事业承担着民族振兴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历史重任。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素质教育现状与省会城市地位、与广大市民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思考一:规范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把不折不扣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文件作为抓手。

现在做法:市政府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2年,市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校品质提升试验区、全国学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首批校园足球布局城市等,2015年合肥市率先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获批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合肥学院获批创建国家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

突出矛盾:应试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尤其是高中)占据一定比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素质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校教育理念落后,场所和配套设施不足,高水平的教师和校长数量上不足,素质教育课程开课不足,教学方式不够丰富。教师、学生、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都较为深,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还存在。

思考解析: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简单的讲,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最终实现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素质教育工作。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多年来,围绕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政策、文件,对规范办学和素质教育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包括课程标准,教育教学内容标准,技术、艺术、体育等教学活动标准,还包括学生作息时间制度、课后作业制度等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基本依据是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方案、教育政策、教育科学,其内容本身就是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纲领,所以,我们要把不折不扣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政策文件作为抓手,切实加强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加强对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构建以落实政策文件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工作评价办法,加大对执行政策文件不力的行为的查处。各个学校要从自己的办学实际和办学传统出发,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民主决策,制定出阶段性的发展方案,灵活和真正有效的执行政策文件,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思考二:更新理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石,要把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素质教育良好环境作为历史任务。

现在做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主持召开教育管理专题会,要求做到认识、建设、管理“三个到位”;市长凌云研究部署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素质教育投入。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制定发布《合肥市“十三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我市将于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让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合力。

突出矛盾:长期以来,评价好学校、好校长、好教师的标准,往往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这种判断模式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系统,使社会、学校、家庭在观念认识上形成了一定的偏离。

思考解析: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能简单概括为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过程,无法短期奏效,不可能靠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期艰巨性,认识到全社会共同支持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更新理念,真正理解、认同和把握素质教育,确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政绩观,按教育规律走内涵发展、素质发展的道路。教育系统要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培育特色学校,挖掘各自优势,探索特色模式,宣传示范优秀典型,引领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家长的共同发展,建立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教育系统还要通过与全体家长建立沟通,达到使社会各界共同理解素质教育,支持素质教育,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的目的。新闻媒体要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导向,使素质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和公众需求。各政府机关、文化机构等应积极提供场所和设备,保证素质教育实施的资源保障。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作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动局面。

思考三:改革创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核心要求。

现在做法:整合原有市级“特色学校”、“绿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数字化校园”、“体育艺术2+1项目示范学校”等5项评估,简化评估项目,尊重学校的个体差异和办学自主权,引导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构建学科课程素质教育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学生公民素养教育,着力推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引进上海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引进第三方评价,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教育“管办评”分离。庐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被评为“全国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市级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即将开工建设。

突出矛盾:过去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性发展,妨碍了个性能力的提高。现在仍有部分学校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书本知识传授,不重视课外能力培养;重视共同课程教学,不重视个性课程培养等的误区。

思考解析: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目标教学,“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从政府管理层面看,改革完善政府教育监督管理体制,加强法制管理、科学管理,加强不同类型、不同特色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衔接,支持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建立管理民主科学,充满活力的办学主体。从学校层面看,一方面要改革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推进学校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创新指导与管理。另一方面要改革完善学校教学制度,创新提高教学活动的科学化水平,建立起真正能调动积极性、创造性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同时,还要重视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权威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制度。不仅看升学率、看考试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发展、看学校的发展、看教师的发展,看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否全面执行课程方案。不仅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后进学生的发展。要将学生的平常学习、发展状况,特别是标志着学生发展水平的一些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说到底,通过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书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活能力等等,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市人大常委会教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