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预算工委在常委会坚强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依法监督,凝心聚力,创新突破,奋发有为做好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工作,有效服务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18年的主要工作
(一)注重强化党的领导。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认真落实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政治理论学习从严从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投身“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主动参与常委会领导大调研、上门走访、联系代表等活动,增强政治学习和监督业务契合度,筑牢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政治底线。严格遵守请示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党组坚强领导谋划开展工作,积极向党组汇报预算联网、国资监督等重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组要求和党组主要领导重要指示,自觉把党组的部署要求落实到工委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履职尽责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引领,理解把握人大“两个机关”的新定位,通过系统学习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举办全市人大经济形势通报会、全市人大财经预算监督座谈会,参加全省人大经济形势分析会、全省财经预算工作座谈会、全省预算联网监督专题布置会、全省预算审查前听取代表意见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题培训等形式,全面贯彻全国人大和省、市委关于加强预算监督的部署要求,加强工委自身建设,提振担当作为精神,提升预算监督能力。
(二)注重推进依法监督。坚持依法监督、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着力打造全口径、全流程、全方位的监督闭环,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依法推进2017年决算的审查监督。扎实组织开展决算初审,着力做好主任会议、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7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2017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前期审查工作,起草了相应的审查结果报告和决议草案,切实督促有关部门抓好对决议和审查结果报告的落实工作。依法推进2018年全口径预算调整的审查监督。先后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进行4次预算调整前的审查监督,先后听取市财政局关于2018年市级预算调整情况,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整情况、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整方案的通报,起草了相应的审查结果报告和决议草案,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超收收入的审查,加强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支的监督。依法推进2018年预算执行的审查监督。组织对预算编制管理和支出政策库运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协助常委会听取审议201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切实加强预算执行日常监督。依法推进2019年预算编制的审查监督。参加全市预算编制工作会议,提出2019年预算编制工作的总体监督要求。坚持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市财政局组织的2019年项目公开评审,参评项目553个、涉及金额229.4亿元,进一步推进监督关口前移,更好发挥事前监督作用。扎实开展2019年市级全口径预算初审,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专家进行全方位审查,加大对财政预算管理创新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三)注重创新监督内容。根据中央及省市委部署和常委会党组统一安排,坚持创新突破,开展国有资产依法监督,推进预算联网系统研发建设,拓展国资监督和预算监督的广度深度,着力打造全省样板。
一是国有资产监督开局良好。坚持目标引领,按照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依法监督的方案》,形成2018年推进国资监督的“时间点”和“路线图”。开展持续调研,常委会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亲自参加了对市属公益公用类企业的调研,对公益企业提出了“三个结合”的明确要求,有力推动了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分管副主任带领下,多次听取市国资委等部门汇报,与23户市属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进行充分交流,实地走访部分国有资本投资建设项目,深入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全面掌握了市属重点监管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法人治理结构。并对标沪宁杭国资管理监督工作,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凸现监督实效。协助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关于市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并对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形成《关于市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作为常委会审议参考,得到了普遍好评,促进了相关问题的整改,为深化国资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国资监督工作受到省人大常委会李明副主任的充分肯定,点名要合肥在全省大会上作独家交流发言。
二是预算联网监督全力推进。预算联网监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要部署的具体措施,也是加强和改进全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提高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客观需要。今年以来,预算工委为加快预算联网监督,克服多重困难,顺利完成2018年试点工作目标。找准思路办法。针对全市人大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的实际,创造性提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实施、分级管理”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市本级统一研发建设系统,市县两级同步上线运行的总体思路。组织召开全市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推进会,加强对县(市)区人大的指导,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要求各市大力推广。加快建设步伐。多次请示省人大了解上情,加强与市数据资源局的对接,从市财政局借调专人,同步推进立项、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同时编制《合肥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合肥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初步设计方案》,2个月不到的时间,分别通过市数字资源局内审和第三方机构独立评审,走完了项目追加、可研立项、设计批复等全部审批流程,被认为是推进最快、效率最高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现预定目标。提前对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前期需求和标书审核,在最短时限内发布了软件、硬件和监理三个公开招标公告,12月上旬完成招投标流程,根据中标结果,按照边设计边运行的原则,全面加快系统研发和数据载入,确保年底前全市两级人大同步实现联网监督,全面完成省定阶段性目标,实现常委会主要领导提出“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发挥预算联网平台在提升内容翔实性和时效性、增强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督促整改落实。围绕全市大局,对标中央要求,聚焦重点难点,突出监督实效,切实发挥预算监督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深化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2018年3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预算工委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赴财政局开展了财政政策库建设的专题调研,重点关注财政支出政策的绩效情况。围绕支出总量和结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部门预算、转移支付、政府债务等五大监督重点,深化预决算预审内容,加强绩效监督,参与2019年市级项目预算绩效目标评审,督促有关单位对200多个项目重新编制绩效目标或开展绩效结果自评。减化债务管理风险。为落实中央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决策部署,根据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要求,组织开展我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专题调研,对我市政府性债务进行了摸底,督促有关方面加强了进一步债务管理。强化审计整改监督。在常委会听取审议2017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后,预算工委加强跟踪监督,听取部门汇报,狠抓督促落实,促进问题整改到位、制度建设到位。2017年度审计查出142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问责54人,追缴财政资金6.64亿元,健全制度46项。
(五)注重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制度先行,强化引领示范,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形成长效机制,巩固创新成果。在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方面,起草《中共合肥市委关于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前瞻性和省会意识,做到监督全覆盖,市属四大开发区国资监督纳入市本级一并报告,不留监督盲区;做到了审议标准化,注重审议对象计划管理,注重审议内容过程管理,注重发挥审计力量,注重问题整改,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到了工作走在前,我市在省内各市中第一个出台文件,同时,各县市区要在2019年底前,建立国资管理报告制度,比省定目标提前1年。在健全预算联网监督方面,起草《关于推进全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围绕中心,依法监督,统分结合,安全可控,逐步推开的原则,加强查询、预警、分析、服务主要功能研发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全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平台软件的研发、采购工作并上线运行。2019年推进与政府税务、发改、人社、审计等部门的联接,加强上下级之间纵向联网,推动省、市、县(市、区)人大纵向信息传输,形成联通省、市、县(市、区)三级的纵向信息网络。在推进工委内部管理方面,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先后制定完善《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与对口单位联系办法》等多项制度,草拟《合肥市人大预算监督系统管理暂行规定》,确保系统上线运行后,管理规范、信息安全、成效明显。
二、2019年主要工作安排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2019年,预算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围绕常委会工作要点,推进预算监督提质增效,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扎实做好法定监督工作
坚持依法监督、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不断推进预算监督关口前移,扩大预算审查覆盖面,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履职尽责,充分提高依法监督水平。
一是做好人代会审查批准预算的前期审查工作。听取市财政局关于2019年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的汇报,对市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和部门预算草案进行预审,代拟初审报告,向主任会议汇报,起草大会审查报告及决议草案代拟稿。协调落实大会期间代表查询部门预算的有关事宜(1月);市级预算经市人代会审查批准后,监督财政部门及时向部门批复预算(1月)。
二是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8年决算的报告、2018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前期审查工作。听取市财政局关于2018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和部门决算草案的汇报,听取市审计局关于2018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汇报,开展2018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部门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的预审工作,代拟初审报告,向主任会议汇报(5、6月);做好主任会、常委会审查批准市政府关于2018年市级财政决算的报告、2018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协调服务工作,代拟常委会批准2018年市级财政决算的决议草案(6月);汇总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2018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意见,报主任会议研究后,交市政府办理(6、7月)。
三是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的前期审查工作。听取市财政局关于我市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通报,提出审查意见,向主任会议报告(7月)。
四是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2019年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报告的前期审查工作。听取市财政局关于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通报,进行预审,代拟初审报告,向主任会议汇报;代拟常委会批准市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草案。
五是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8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前期审查工作。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10月);听取市审计局关于2018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汇报(12月);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19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的协调服务工作(12月)。
六是做好2019年预算执行和2020年市级财政预算编制的审查监督工作。调研2019年部门预算执行和2020年预算编制情况(10月);组织召开2020年预算编制和审查工作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10月);听取市财政局关于2019年市级预算执行和2020年市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的汇报,代拟初审报告,向主任会议汇报(12月);做好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2019年市级预算执行和2020年市级预算安排情况报告的协调服务工作(12月)。
(二)全力推进重点监督工作
认真落实中央和全国人大文件精神,加大国有资产监督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支出预算和政策审查,落实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全面落实监督实效。
一是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开展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全面掌握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撰写具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3月至9月);做好常委会书面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口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市本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协调服务工作(10月);汇总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后交市政府办理(11月)。
二是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报告的前期审查工作。重点听取关于我市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情况的汇报(7月);做好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报告的协调服务工作(8月);汇总形成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后交市政府办理(9月)。
三是加强支出预算和政策审查监督。围绕支出总量和结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部门预算、转移支付、政府债务等五大监督重点,深化预决算预审内容,加强对绩效预算实施情况的审查监督(6月、12月);结合我市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起草我市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具体意见(全年)。
四是加快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内容、方式、方法等专题调研,学习部分先发地区经验,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预算联网监督的制度(全年);完成合肥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研发和上线运行(全年);加快推进与国资、税务、发改、人社、审计等部门的数据联接,推动市和县市区人大纵向信息传输,完善查询、分析、预警、服务等“四大”功能,充分发挥系统作用(全年);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适应预算联网监督工作需要(全年)。
(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市人代会精神,深刻认识预算监督在常委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预算监督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一是加强政治学习。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参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预算监督工作新发展(全年)。二是提升专业能力。组织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7月份);加强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全年);适时充实完善预算审查监督专家咨询库,进一步发挥代表、专家的作用(全年)。三是强化服务保障。做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和常委会分管领导交办的工作(全年)。四是密切对外联系。做好上级人大预算工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参加上级人大举办的会议和培训。加强与各地级市人大预算工委的联系交流。密切与对口联系部门和其他委员会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形成工作合力(全年)。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2019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