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二十七日上午,庐江县文联组织我们从庐城出发到罗河镇黄龙村走访自称“黄龙村夫”的乡村振兴指导员司胜平。
车子飞快地行驶在合铜公路上,到了罗河镇境内,天上忽然下起瓢泼大雨,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采风的兴致。
车子很快到了青山湖大坝,沿着柏油公路向南进入黄龙村,高悬在公路旁“千年古村・生态黄龙欢迎您”的绿色标牌映入眼帘。
盛夏的雨狠劲地下着,黄豆般大小的雨点撒落在车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在大雨中,我们看见了黄龙村夫撑着雨伞站在路旁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个头不算高,但身姿挺拔,头戴鸭舌帽,上身穿着短袖T恤衫,外套一个有四个荷包的灰色马甲,胸前佩戴着党徽,显得精神抖擞。
他笑眯眯地说:“请大家上车,我带你们看看黄龙村。”
(一)
车子沿着蜿蜒曲折的青山湖柏油路,穿行在山林、水塘和村庄之间。车子停靠在绿树掩映的农家门前,村庄里的庭院楼房,粉墙红瓦,通风透光,错落有致,幽静秀美。他下车站在路边,指着“报德庵遗址”标牌说:“现在我们到村庄后山上去看报德庵遗址。”他迈着矫健的步子在前面给我们引路,我们打着伞,循着村庄北边小路向山上行进,不一会儿进入毛竹园,竹园很大,挺拔的竹竿直立在黑黝黝的山坳里,蓊郁葳蕤,挺直秀伟。我们涉过一条小水沟进入竹林的深处,他止步了,指着这片竹林说:“多少年前,这里有一座庙宇,现在庙宇不见了,只保留了一尊墓塔。”细雨濛濛,山风吹拂,竹叶簌簌作响。我们置身于清新翠绿的竹林里,聆听他给我们讲述报德庵的故事。庙宇不在,墓塔永存。黄龙百姓乐善好施的善举有口皆碑,世代传颂。
我们走下山,来到一农户水泥场地上,他向北指着远处山脚下一座铁塔说:“那是中国联通在村里建起的通讯信号基站,彻底解决了村里通讯不畅的问题。”
黄龙村位于合肥市最南端,庐、枞两县交界处。2022年5月25日,黄龙村夫入驻后发现黄龙村交通、水利、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当今,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然而这里手机信号不稳定,他琢磨着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呢?2022年7月,他应邀给中国联通合肥公司的部分党员上党课,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来了。讲到黄龙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面临发展制约因素时,他深有感触地说:“黄龙村生态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很厚,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黄龙村村级经济要发展,网络信息不畅通怎么行!”他动情的话语打动了听党课的中国联通合肥公司的有关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站起来表态,会后立即向领导汇报,着力解决这个难题。不到半年,中国联通合肥公司就联合中国铁塔合肥公司投资260多万元,建成两座基站,并交付使用,实现了通讯信号全覆盖。中国联通合肥公司还在黄龙村建设数字乡村和通信合作社。今天的黄龙村网络信号增强了,这可是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
(二)
我们沿着青山湖大道,顺风而行,心情愉悦,领略盛夏的雨韵,仿佛在绿色的海洋里畅游。我们走在青山湖大道上,每个人都有一种自豪感。黄龙村夫说:“之前,村内没有一条沥青路,基本上都是水泥路和砂石路,好多地方无法交汇,而且没有路灯。在省市县的关心下,预算投资6400多万元的村主干道和青山湖大道已经建成,并通过验收,两条路都竖起了路灯,安装50多块崭新的道路交通标志牌,到各村民组循环支路的建设也在谋划中”。每到夜晚“火树银花不夜天”,璀璨的灯光、翠绿的树冠、鲜艳的花朵交相辉映,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每到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他都停一下。他看着青山,望着绿水,忆起乡愁,带着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时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优美故事。
时间已过九时,雨似乎小了一些,我们到墙壑古井。路过墙壑村民组黄家年家门前,这户人家是砖瓦平房,环境整洁优美。黄家年曾盛情邀请他一起过年,这是把他这位乡村振兴指导员当作亲人。他走到黄家年家东边山墙一棵杏树旁说:“去年三月的一个中午,朵朵杏花点缀在稀疏的枝条上,我用手机拍摄很多照片,记录夕阳里杏花盛开的景色,至今保存在手机里。”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两年多来在自媒体上发表700多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宣传黄龙村;坚持每天书写《村夫日志》,记载着这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盛景。
黄家年家门前有一口山塘,鲜亮碧透,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青山湖大道旁,紧靠塘东边有一口800多年的墙壑古井,他站在井口旁边意味深长地给我们讲述古井的来龙去脉。他说:“吃了这井水的村民,不仅汲取丰富营养,还变得聪明智慧。”据说,墙壑先后出了18位县令。
我们还在回味着古井泉水的清冽甘甜,正在赞叹这里考出北大优秀学子的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天上有大块的乌云朝着东南方向飘移,偶尔有几滴雨点落在我的脸上,有些凉爽。
我们乘坐的车子环行在青山湖大道上,翻越小山坡,靠近前方的青山湖半岛情人岛,车子悠然停下,他引导我们站在三岔路口,他手指的方向就是我们目光的聚焦点。远方绵延起伏的群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像黄山的云雾一样变幻莫测。他面带微笑地说:“我们现在的位置是青山湖的东岸,你们向南看,那一片黄绿色的山坡,就是黄金芽茶园。”黄龙村有160亩黄金茶、120亩白茶,青山湖的山坡上有一片黄绿色的茶园,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可以想象,到了人间四月天,正是采茶时节,细嫩的黄金芽散发缕缕清香,俊俏的村姑村嫂们背着茶篓穿行在绿色的茶树间,双手舞动在茶叶嫩枝上,她们唱着《美在黄龙》和《我在黄龙等您》的村歌,青山湖边一幅美丽的“采茶图”,令人陶醉。采茶很辛苦,但有着收获的喜悦。
他曾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二级巡视员;是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二批乡村振兴指导员,他完全可以选择到离省城较近、环境条件较好的行政村,然而他却主动挑选了黄龙村。他认为,黄龙村虽然落后,但发展潜力很大,自然秉赋良好,已经关注多年,终于有机会为黄龙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黄龙村夫”毅然放弃住在大城市的优渥环境,来到离县城近40公里、距省会市中心100多公里的偏远山村,租住简陋的民房,吃住在村,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位老党员具有坚强党性的生动体现,正如他所说的:“我生长在农村,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
(三)
天上的乌云渐行渐远,天气逐渐放晴,白云在山的那边泛起。我们站在青山湖的大坝上,看着波光涟漪的湖面,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水天一色,山水相连,令人心旷神怡。青山湖的水清澈明亮,水质优良,作为纯天然的饮用水源,成为庐南人民吃水的“大水缸”。
这样景色超美的湖光山色,正好让我们遇见,必须来一张合影。黄龙村夫用无人机从空中航拍10人合影,摄下美好时光。图片上每个人都展现出灿烂的笑容,流露愉快的表情。青山湖,这座上世纪六十年代拦溪建造的人工湖,三面环山,风景如画。我们行走在大坝埂上,流连忘返。他向我们挥手示意:“青山湖美不胜收,下次再来欣赏,后面还有胜景,现在我们去看矾母山遗址。”
我们继续乘车一路向南行驶。顺着环山柏油路奔跑着,很快来到矾母山脚下,车子停放在农家门前。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踏上泥泞的山路,泥水打湿裤管,黄泥巴的山路有点滑,减缓了行进的步伐。这里的泥巴是黄色,山上的矿石已呈黄褐色。雨淋后的黄泥巴味道,夹杂着青草的清香扑面而来,这种夏天的气息让我忆起小时候在家常走的山路,挥之不去的乡愁让自己与大自然更亲近了。
我们边走边听他讲解矾母山矾矿遗址的历史典故,不知不觉走到矿坑前,这里陡崖峭壁,怪石嶙峋;潭水碧绿,青山倒影;野草翠绿,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一幅奇观壮景展现在我的眼前,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独特罕见,引人入胜。他生动的描绘,好像为我们掀开了罩在矾母山矾矿遗址上的一层色彩斑斓的面纱,将湛蓝而深邃的绿色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四)
跨越百年的古桥,黄龙村有十五座。每当人们走在古桥上,总是往事萦怀。从矾母山下来,他带领我们连过四桥,即下审桥、中审桥、上审桥和三步两拱桥。每座饱经沧桑的古桥,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他神态自若地站在下审桥的东面,环视着这里的青山、这里的田野、这里的河流,接着很自然地俯视身旁的下审桥笑吟吟地说:“我来给大家讲一段古桥的历史传说。”我们眷念古桥的古往今来,怀着崇敬之情瞻仰每一座古桥。
我们来到中审桥,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岁月。今天,我们看到三块厚实的青石板架在小溪上,建成了中审桥。相传南唐状元伍乔曾生活在这里,常与同村何秀才结伴路过上审桥游玩黄龙的青山绿水,在审桥上还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信步在小溪边,即兴咏诗抒怀。伍乔在这里饱读诗书、潜心研学。皇天不负有心人,这块风水宝地培育了一位庐江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我们沿着田野里的羊肠小道,路过菜园地,来到一条小河边,溪流潺潺。在河的北边有一座长满青苔布满荆棘的双孔桥,它是用四块青石板分两排并列铺成,南北走向,中间立起桥墩,走三步通过,因此称为三步两拱桥。据说,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时,有一支大部队从大别山急行军路过此桥,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因此这是一座承载红色基因的英雄桥。
黄龙村有七棵千年古树,唐朝以来的遗址六处,还有一座古界碑。古界碑据考证有400多年历史。碑的南面刻有“庐州府”的字迹已经风化,变得模糊;碑的北面刻有“安庆府”的字体,比较清晰。2023年,他多方争取资金3万多元兴建界碑亭。他反复到现场,勘察古界碑遗址,确定方位;协调好两地的关系,达成合作协议;终于建成这座六角界碑亭。为保护好石界碑,已将它用钢化玻璃封装起来。界碑亭正门上有一幅名家墨宝真迹,楹联内容是“山青水绿春无界,民朴风淳德有邻”。这幅作品蕴含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乡土情怀,折射出古界碑不朽的光辉。
时值正午,雨过天晴,太阳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光芒四射;阳光照耀在黄龙村的大地上,到处是草木葱茏,生机勃勃。我们站在石冲水库的坝埂上,看水库里绿水悠悠。水库库容不大,但蓄水不少。他兴奋地说:“这是我们投资500多万元的水环境提升项目,现在进行除险加固和涵管配套建设”。
(五)
这一天,我们在村部亲耳听到村干部是这样评价黄龙村夫:“他到我们黄龙村做了很多实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是一位有思路、有担当、有情怀、有责任感的乡村振兴指导员。”
说他有思路。他到黄龙村任职后,始终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放在心上,想方设法筑巢引凤;“筑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筑巢”才能“引凤”,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目前已引进7户企业注册。两年多时间不算长,但他却用力压实了时间的厚度,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他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努力,争取项目,提升了村容村貌。他刚到村时,进入伏夏电风扇都转不起来,风力很小。在市县供电公司的支持下,争取资金470多万元完成了电网改造。如今,黄龙村电网迎来了全面改造升级,电线杆高大耸立,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每到夜晚,每个村庄的灯光如繁星点点,灯光倒映在湖面上,微风轻拂,如梦如幻。
说他有责任感。这一天,我们走进黄龙村的村庄里,亲耳所闻,有一位大爷说:“他是上面派来的一位好干部,心里装着民生。他关心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是的,两年里,他争取市、县民政局等单位给予84户困难户和9位留守儿童提供经济补助;慰问健康老人、好婆婆好媳妇95人;资助4位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他深知偏远山区村民时常面临“看小病”也要到县城的困难,建好村卫生站才能方便村民看病就医。他多次到村卫生站了解情况,发现村卫生站屋顶漏雨,墙皮脱落,环境较差。为此,他积极争取县医疗集团支持村卫生站建设资金,修缮房屋,配置空调、打印机、电脑、办公桌;配备输液座椅、西药柜和停车棚等。黄龙村已成为县医疗集团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试点村。
说他有担当。两年多时间,他深入到全村33个村民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走遍39个村庄察看人居环境。为实施畅通工程、改水改厕工程,多次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他到村后,为改善村庄环境,跑市争项目,跑县找资金;他用真情打动相关部门,获取新增投资630万元,建设4个市级精品村庄;利用优美生态环境发展民宿产业,在他的心里已有规划。
说他有情怀。因为黄龙村的一棵古树、一座古桥、一口老井、一块古牌匾……这些都点燃起他用心振兴乡村文化的情怀。他人文涵养深,倾力打造乡村文化。他经常跑田间地头,探寻遗址古迹,搜集历史文化遗产。为振兴乡村文化,不遗余力地挖掘文化资源。如今,黄龙村厚重的历史文化、旖旎的山水风光和神奇的风土人情,有诗歌来诵扬、有歌曲来传唱、有图像来展示、有华章来描绘……这些都是他精心策划的,并全身心投入其中。他先后邀请二十多批省、市、县文艺工作者来黄龙村采风,创作了一大批书法、美术、摄影、诗歌和散文力作,全方位地展现黄龙村的美丽;谱写了三首村歌;有一本村书《秀美黄龙》正待付梓面世;“黄龙村”、“沈桥”和“黄龙青山湖”三个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黄龙村的徽标“Logo”设计并注册,极大提升了黄龙村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一天,我们亲眼见到闲置的黄龙村小学教学楼,将重现当年风采,预计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黄龙乡愁博物馆。目前,藏品征集工作正在火热进行。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村部多功能文化广场宽阔大气,背依翠绿山林,前临环湖大道,红色的塑胶广场象征着黄龙村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夜幕低垂,欢腾的广场上灯光闪耀,歌声悠扬,村民们随着美妙的旋律载歌载舞,巨大的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国家的好政策党的好声音,新时代的文明乡风传向千家万户。
如今,正在发生变化的黄龙村处处呈现着幸福美好的新气象。我们登上广场大舞台,抬眼望去,仿佛看到一条雄健美丽的黄龙正在蓝天白云间跃起腾飞!
二零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作者简介:王自明,安徽合肥庐江人,庐江县人大常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