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 开创合肥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人大代表建言献策畅谈未来发展
发布日期:2023-01-13 14:01
文章来源:合肥人大 浏览击量:
畅谈推进全民健身、教育事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群众关心的话题,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建言献策。
两会期间,在各代表团分会场,人大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大家认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蓝图已经绘就,一幅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市人大代表吴慧琳: 全民快乐健身行动丰富了群众美好生活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市人大代表吴慧琳用“热火朝天”一词形容全市体育事业。“合肥的全民健身赛事十分丰富、活动精彩纷呈,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吴慧琳表示,以长丰县为例,全民健身运动会农耕健身大赛独具特色,每届都吸引许多市民参赛。“体育赛事的兴办,不仅能够增添运动健身氛围,也能丰富群众美好生活。”吴慧琳说。
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到体育赛事筹办,再到多个体育项目交上优异答卷,合肥近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目共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合肥改造配建700多个便民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今年合肥将继续实施全民快乐健身行动,新建400个全民健身场所。”在吴慧琳看来,这是广大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体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成为全省示范”写入此次报告。吴慧琳认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不仅要在文化课上着力,同时也要“五育并举”,方能培育新时代所需人才。
“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能够在课后社团、课后服务里提升素养。”吴慧琳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有这样的行动方针,我深感合肥未来可期,少年可期。”
市人大代表吴燕:
建议设置更多元的艺术类课程
“关于2023年,今年的报告用了八个‘更’提炼出八项重点工作,可以说每一项都接地气、聚民意、高站位,让我们看到了合肥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市人大代表吴燕说,自己尤为关注第八项工作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方面的内容。
在谈到立德树人、开展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时,吴燕表示,当前不少学生家长和学生对艺术类课程有需求很喜爱,建议学校应当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这有益于学生成长。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形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吴燕介绍,以其所在的学校为例,必修课包括形体、书法和陶笛课等,选修课包括器乐、书法、舞蹈、合唱等近30门,供学生与老师进行双向选择。“双向选择模式确保学生可以选到既感兴趣又适合自己的课程。可以说,毕业时每人都至少能掌握1至2门的艺术技能。”
吴燕坦言,合肥市一直十分注重美育工作的开展,策划举办了多种类型文艺汇演和竞赛,为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未来,她建议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上有所倾斜。
“一方面,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可设置更加多元的艺术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有专业艺术技能的老师,充实艺术课程的教师队伍,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教育。”吴燕表示,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跨区域的教研活动,促进不同区域、不同专业艺术类教师的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
市人大代表杨卫东:
盘活湿地公园 实现以园养园
来自园林领域的市人大代表杨卫东坦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最关注的是生态环保方面的内容。
“去年一年,合肥在生态治理上下了大功夫。2022年,环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合肥获评‘国际湿地城市’。从报告中的‘绿色成绩单’能看出,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杨卫东说。
近年来,合肥大力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把湿地保护修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环巢湖十大湿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是全国罕见的环湖泊湿地群景观。建成之后的故事该如何书写?杨卫东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他看来,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发挥主要在于管养,而这需要社会整体的参与。为实现湿地未来发展的多元化,杨卫东提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请专业团队在园区运营管理、监测保护等方面提供技术、人力等支撑,多渠道探索湿地公园运营模式。“湿地公园的管养运营涉及气候、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很多方面,只有做好专业管养才能让湿地充分发挥生态功能。”
杨卫东建议,可以开展形式丰富的科普和研学活动,盘活湿地公园这一宝贵资源。比如开展湿地研学、社会实践,或用来做科普画廊和自然教育课堂等。“湿地全面建成后,只有真正让人们亲近湿地、了解湿地,并自发爱护湿地,才能更加体现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意义,实现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向发展。”杨卫东表示。
市人大代表吴周:
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这一份沉甸甸的报告中,每一串数字都体现着一年来政府的担当,每一项荣誉都展现出一年来政府的作为,催人奋进!”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作为基层农业战线上的一名代表吴周表示自己深受鼓舞。
吴周表示自己最为关注乡村振兴有关内容。“报告中提出,要更加系统推进乡村振兴,这体现了合肥实施乡村振兴的决心和谋略,让我们农业人备感振奋。”吴周称,在未来的工作中,自己将把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农业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大农业创新改革,努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农业强市贡献“庐江力量”。
“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这是农业提质的重要抓手。”吴周表示,不仅如此,本土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也至关重要,建议要支持做强庐江大米、放马滩龙虾、紫荆韭菜等农产品公共品牌,也要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
“在新年度中,庐江县将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共同富裕试验区、稻作农业高效发展领航区。”吴周提到,庐江县将深入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活动,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发挥产业联盟服务指导作用,同时组织农村劳力就地就业,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市人大代表夏鹤年:
建议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合肥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整体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作为一名医疗器械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夏鹤年表示,他要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履行代表职责,为积极推动合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医疗健康行业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一环,为加快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夏鹤年建议,合肥应在政策上支持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打造自有供应链体系,鼓励本土医疗器械供应商自主创新,构建多元化产业链供应战略,并支持企业、高校等通过产业创新研究院等联合开展供应链自主创新技术研发,打通全产业链条,从技术源头防范供应断链风险。
夏鹤年同样关注医药产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他告诉记者,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体系完善,集群发展效应逐渐显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长三角城市来看,合肥走在前、行动在前,合肥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集研发、制造与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生态。近年来,合肥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渥的政策“土壤”。夏鹤年建议,进一步建立完善支撑生物科技发展的一流科技设施和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打造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链,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城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