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乡人大

香樟树下唠出来的安居梦

合肥人大:2025-04-17 14:41稿源: 合肥人大

走进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炳辉社区市科委宿舍小区,两排崭新的平房尤为引人注目,院落阳台间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墙体开裂、屋顶漏雨的D级危房。“这都是‘香樟树下唠家常’唠出来的。”居民们笑着说,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香樟树下唠家常”正是包公街道人大工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功实践。包公街道炳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有6棵50多年的香樟树,周边群众习惯在树下纳凉聊天。驻社区的人大代表主动走到居民身边,同坐长板凳,共说乡土话,通过“唠家常”的方式了解居民需求。由此,街道人大工委将设在社区的人大代表群众联系点的接待工作转移到香樟树下,将这里打造成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的“情报站”,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合肥市科委宿舍平房解危项目正是群众通过“香樟树下唠家常”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路径实现的安居梦。

合肥市科委宿舍是始建于1986年的老小区,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问题,当年陆续增建17间砖木平房。2018年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每逢雨雪天气,积水倒灌,存在极大的消防与安全隐患,居民们都要临时撤离。

转机出现在2021年《合肥市城区危房解危办法》征求意见阶段,包公街道与炳辉社区同步启动危房解危工作。街道人大工委抓住政策机遇,立即组织人大代表调研危房情况。无产权房屋如何确权?改造期间住哪里?重建后会不会缩小面积?面对这些群众的烦恼,包公街道人大工委依托“香樟树下唠家常”协商平台,成立了由街道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危房住户及周边住户等相关主体构成的 “市科委宿舍平房解危项目议事小组”,对于危房重建涉及政策解读、资金来源、居民意愿、工程施工等诸多复杂问题,在“香樟树下”面对面逐一商讨论定。8次协商、17间危房、12户家庭,这些数字组成了合肥市首例危房解困项目的特殊印记。2024年春节前,危房居民以抓阄方式进行分房,当钥匙交付时,现场响起的掌声久久不息。

从“忧居”到“优居”,从规划到建成,这场历时3年的危房解危行动,不仅重塑了老旧小区的面貌,更浇筑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根基。望着那几棵见证了整个解危过程的香樟树,张应文感慨地对记者说:“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口号,不是装饰品,而是让老百姓在每件实事中触摸到的温度,在每次参与中感受到的力量。”

热点新闻